游客发表
宴席讲排场,乐意摆什么满汉全席。
这算不算幸福生活呢?也许是幸福生活中的一种,但肯定不属于孔颜之乐式的幸福生活如果你已经培养好了理智与情感合一之‘心,你就不会问自己该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际遇(77页)。
这算不算幸福生活呢?也许是幸福生活中的一种,但肯定不属于孔颜之乐式的幸福生活。在差序格局中,行动者以己为中心,行事交往注重亲情,讲究亲疏远近有别。儒家对墨家兼爱的批评,主要是批评其无先后次序地施爱,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兼爱就会成为泛爱。恰好因为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在今天中国社会科学界的流行,使得人们愈加普遍地认为儒学就是宣扬程度上的爱有差等。差序指己对他人的情感及行动投入有先后,关系越是亲近,己的情感及行动投入越是优先,关系越是疏远,己的情感及行动投入越是延后,由此构成差序格局。
在此,盈科也好,成章也好,指的都是先后次序,但这无妨于流水的同等流动。孟子说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的意思并不是说只顾亲贤而顾不上其他人,孟子强调的是从亲贤开始施行仁爱是最迫切的,急是指先行而非偏重。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徐先生指出礼乐有三方面功能或作用。故圣人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今天我们仍然面临提高国民的文明程度的任务。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
更进一步,则认为可以作为人格的修养、向上,乃至也可以作为达到仁地人格完成的一种工夫。古中国的灾荒状况不断,政府与社会不能不以应对灾荒作为主要职能之一,由此也积累了赈灾的方略,如赈济、调粟、养恤、除害、节约、蠲缓、巫术仪式等。
而就礼治、礼防、礼教而言,根本上在使社会有序化,乐教则使社会和谐化。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和故百物皆化(《礼记·乐记》)。封建的宗法制度,主要靠亲亲与尊尊两种精神。
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天地是万物化生的根源,生态系统的生生大德就是借天、地两种不同力量相互和合、感通而实现的。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礼运》指出: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儒家志不可夺的刚毅品格,现在太缺乏了,知识分子太无人格操守了。进入 郭齐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儒学 礼乐文化 人文精神 现代意义 。
成己、成人、成物等是仁心推扩的过程。由此可以了解礼乐之治,何以成为儒家在政治上永恒的乡愁。
徐先生论证,夫子吾与点也之叹,昭示了艺术境界与道德境界是可以相融和的。有养老制度,上古虞夏殷周都有养老之礼,肯定综合前代的周制,强调实行养老礼的礼仪制度。儒者的忧国哀民的心就是这样的。天地默然运作而万物化成,因此,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人类最有效的策略是尽可能少的去干预其完善自足的生养之道,只要人不去破坏生态环境,天地自然会让万物生化不已、充满生机,此其二。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故必举其定国之数,以为礼之大经。
二、礼乐文明是具有宗教性的人文精神。(同上)这里强调礼为义之实,义为仁之节,仁是义之本,肯定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杨宽先生《西周史》考证了西周春秋的乡遂、宗法、文教等各种制度、社会结构、贵族组织等,可见三礼及诸经典所说确有其实,当然也有儒家的理想化、系统化的成分。更使情欲向理性升进,转变原始性的生命,以成为‘成己成物的道德理性的生命,由此道德理性的生命,以担承自己,担承人类的命运。
五、礼乐文明中的道德理性与君子人格 《表记》讲以仁德为标准。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不祈求土地,而以道义作为立身之地。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从这里我们可知儒家以礼法保护生态资源有三个重要的内容:(1)禁止灭绝性砍伐、捕猎。儒学以仁义为道体,以礼乐为路径。
(《礼记·王制》) 司徒修习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和乡射礼),来节制民众的性情,讲明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等伦理)来提高人民的德行,整顿八政(饮食、衣服、技艺、器物品类、长度单位、容量单位、计数方法、物品规格等制度和规定)来防止淫邪,规范道德来统一社会风俗,赡养老人来诱导人民孝敬长上,抚恤孤独的人来诱导人们帮助贫乏的人,尊重贤能的人以崇尚道德,检举、摒除邪恶,实在是屡教不改的人,再摒弃到远方。年八十的人可以有一个儿子不服徭役。
则春秋是礼的世纪,也即是人文的世纪。忠信是礼的基本精神,义理则是规矩仪式。
虽危起居,竟信(伸)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皆有常饩。
人是天地的心脏,五行的端绪,是能调和并品尝各种滋味,创造并辨别各种声调,制作并披服各色衣服的动物。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儒家的政治,首重教化。古代中国的生态环保意识是被逼出来的。
此有助于文明的建构与保护民间的道德资源。祭礼的社会功能可以端正君臣,亲和父子兄弟的恩情,整齐上下关系,夫妇各得其所,是谓承天之祜,这即承受了上天的赐福。
又曰: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即通过教化,形成风气,引导人民孝敬长上,帮助贫困者。儒家有着人与万物一体同源的共同体悟。
儒家是人类中心主义者吗?由上可知显然不是。中国的乐也不是一般器物与形式,它与人的内在精神、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由心中流出,乐与乐教起着安顿情欲,支撑道德,修养人的品格,提升人的境界的作用。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